寂寞飞扬羊
				 
				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,专家预测,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,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得知后,力排众议,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,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,夜不内宿,他说:“如果预测不准,我承担一切后果,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,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。”
冉广岐1933年出生在河北省青龙县,从小就在本地长大,早年投身基层工作。1950年代,他从普通岗位起步,逐步积累经验,处理过不少农村事务。1960到1964年,他在青龙县任职,接触到当地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。那时候青龙县是个农业为主的地方,靠山吃山,交通不发达,信息靠口耳相传。地震预报技术刚起步,地方上得自己想办法应对自然灾害。
1970年代初,冉广岐调到其他地方任职,1974年底从承德日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位置上回来,任青龙县委书记兼县长。他负责全县大小事,包括经济发展和防灾工作。青龙县离唐山震中大约115公里,处在地震带上。县里早就有地震办公室,开始推动监测。冉广岐上任后,落实国家政策,组织建观测网。陆吉康在地震局帮忙,领队设置站点。全县搞起群测群防,培训人手,扩大到442个监测点。1975年海城地震后,国家加强华北监测,青龙县跟上步伐,增加观测。
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,说华北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,要各地防范。青龙县马上响应,建立观测站。陆吉康带人安装设备,覆盖村镇,设16个站和442个点。观测员每天查数据,上报异常。县里办培训,教居民防震知识,用会议和广播传开。
1976年7月,王春青从唐山国家地震局会议回来,带回华北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大震的消息。这跟县里数据对得上。冉广岐拿到报告,跟王春青和干部开会,商量怎么办。决定发预警,全县动员。
宣传队用喇叭在街村播报,村干部挨家通知,发手册教避险。居民白天开门窗警觉,夜晚去空地住。7月25日,冉广岐命令停产停课,群众转移室外。47万居民日不闭户,夜不内宿,住临时点。冉广岐检查安置,说预测错他负责,丢职位也要保人。7月27日晚,科技部门办讲座,近千人参加,听专家讲。
7月28日凌晨,唐山大地震来袭。青龙县房屋损毁18万间,7300多间倒塌。只一人因心脏病亡,47万居民无震伤。震后干部组织救援,清路送物资。
青龙经验传开,国家推广群测群防。国际注意,联合国派人查。1996年科尔女士带队到青龙,看站点和设施,跟官员谈,查档案,认决策好。青龙成联合国防震典范,现场发证。县里建培训中心,办课展历史,学员学演练。冉广岐分享经验。中心输出技术,合作项目。冉广岐退休后,继续相关工作。2023年1月,他在北京去世,享年90岁。青龙民众记贡献,保持防震习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