帆船故事: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,地震专家预测,河北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会发生地震,青龙

唐山 更新于:2025-10-16 01:09
  • 渝274937766
   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,地震专家预测,河北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会发生地震,青龙县书记“冉广岐”得知后,力排众议,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,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,夜不内宿,他说:“如果预测不准,我承担一切后果,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,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。”

    那会儿的消息传递不像现在,县邮局刚送来地震局的内部通报,字里行间全是“可能”“警惕”这类模糊词。冉广岐捏着那张纸,手指都发白了——“可能”俩字背后,是47万条人命。他没先看文件,蹬着自行车就往最远的山村里跑,见着扛锄头的老乡就问:“最近井水有啥不一样?鸡半夜叫不叫?”跑了三天,收集了二十多条“怪事”:后沟村的井水冒泡,前营的狗追着人咬,连学校的黑板都自己掉了块泥。

    回县委开会,副书记老周急得拍桌子:“冉书记,现在正是割麦子的时候,把人全赶到外头,麦穗烂地里,年底群众吃啥?”冉广岐把收集的“怪事”往桌上一摊:“麦子烂了,明年能再种;人没了,你我拿啥赔?”他掏出自己的存折拍桌上:“这月工资我捐了搭防震棚,谁要是因为躲地震饿肚子,先吃我的!”

    这话一出口,没人再反对。第二天起,冉广岐带着干部挨家挨户“清屋”:先劝老人,说“您孙子在学校都练了躲桌子底,您老不住棚里,孩子咋安心上课?”再劝年轻人,“谁家没存粮?先搬到院子里晒着,震了也砸不着!”最绝的是学校,老师带着学生用泥巴捏“地震屋”,教怎么钻桌子、捂脑袋,孩子们玩着就把本事学了。

    7月27号后半夜,公社通讯员慌慌张张跑来:“冉书记,东河沿的青蛙堆成山了!”冉广岐没睡,正和值班干部啃凉馒头,当即让广播员喊话:“今晚谁也别睡死!听见动静先往空地跑,别惦记屋里的坛坛罐罐!”

    28号凌晨那一下晃,跟天塌了似的。冉广岐从棚子里爬起来,第一个往学校跑——只见操场上黑压压全是孩子,老师举着马灯清点人数,一个不少。再往村里看,老乡们裹着被子蹲在院子里,有的还举着锅铲,显然是刚从灶边跑出来的。后来统计,全县就伤了仨人,还是夜里偷偷回家拿存折被掉下来的房檐砸了下胳膊。

    震后冉广岐去唐山救灾,看见成片的废墟,回来跟干部说:“咱保住的不是47万人,是47万个家。帽子没了能再戴,家没了,老百姓咋活?”

    总结:冉广岐的“奇迹”,说到底是没把“乌纱帽”当回事,只把“人”当回事。他不听“万一没事”的侥幸,只算“万一有事”的人命账。这种“宁担骂名、不担人命”的实在,比任何决策技巧都管用——因为心里装着百姓,脚下就有敢拍板的底气。

    【信源】潇湘晨报——唐山大地震中的“青龙奇迹”2008年7月28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